习大大给出了四个关键点:化解过剩产能,这要求一些产能过剩行业要淘汰僵尸企业,加大产业重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减税等政策性改革,让企业减少制度性成本,企业就可能有更多的资金去创新、提高生产力;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形成良好的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这是政策的红利,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善用政策的同时,把握企业经营的本质为重要。中国消费者的新消费需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企业持续经营的秘诀是什么?本文为你分析:
2015年12月21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阿里研究院合作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指出,平均年收入超过2.4万美元(15.6万元人民币)的消费者;“80、90、00后”等新世代消费者;以及网络购物,将推动中国消费经济的转型。
这些族群跨境电商消费热潮,正反映了时下国内消费的痛点:居民消费升级在变化,新的消费结构已经形成,这已经成为趋势;而另一方面,国内消费供给端存在严重短缺,“你想要的没有,或者不安全、价格高,这是消费者的痛点。”
而另一份尼尔森对2016年市场规模和销售数据的预测,整体快速消费品市场将延续稳定增长的态势;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高端新产品的追求,各大品牌在许多品类的销售额会比销售量增长更快。预测数据强调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比如食品品类,这意味安全,自然和健康的产品将进一步推动销售增长。
消费者的痛点正是企业可以开发的新市场,如果在这些痛点上能开发出质量高叫得响的产品,企业就可以赢得转型发展的机遇。关于企业如何创新?我搜集了国内外的企业创新资料,总结以下五点:
一个、把消费者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比如,在宝洁,CEO不是老板,消费者才是,无论创新的源头是一个新的想法,一项技术,还是一种社会趋势,消费者都必须自始至终处于创新流程的中心。
第二、公司必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大企业以往喜欢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当今,快速迭代的技术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大企业一方面在传统项目上保持优势,而另一方面跟上新兴的颠覆性技术趋势。目前,机器人、VR、深度学习、智能硬件等下一代技术趋势已经来临,相比BAT、联想、小米等科技巨头,家电、制造以及房地产等更传统更远离IT类的产业巨头想要跟上新的技术趋势,对其内部研发部门而言技术跨度更大,创新难度也更大,因此更需要开放式创新的思维。
第三、创新要有可持续的投入。可持续投入,以国内通信行业巨头华为为例,其研发人员76000人,占员工总数46%。还有钱的投入,16年前华为规定今后华为研发投入不能少于当年销售收入总和的10%以上。
第四、以创新为中心进行管理,推动持续的内生性增长。具体办法是: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定期对业务战略和品牌资产进行评审,定期对每一个全球业务单元进行创新评审,仔细挑选和使用正确的评价指标与奖励手段,以此鼓励创新,培育和提拔业绩突出,善于创新的领导者。
第五、用全新的思维看待创新,创新当中以全球化眼光,从人才高地引进级的创新人才。比如创新不仅在于技术创新,还包括业务模式、供应链、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管理体系的创新、掌握某些控制风险的工具和方法,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这些都能令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多一份把握,少一份荆棘。
引入级人才,不仅是中国同行业内的级人才,更包括国际级人才,快速补齐企业在营销、供应链和研发等领域的短板,推动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